中醫(yī)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是一個整體的系統(tǒng),運用五行理論把五臟聯(lián)系起來。金木水火土分別對應肺、肝、腎、心、脾,五臟之間相生相克,并跟六腑七情對應起來,共同形成一個整體。
    在《金匱要略》當中第一篇提出“見肝之病,知肝傳脾,當先實脾”,提出非常明確的治療原則。肝炎病人我們在臨床上看到往往有脾胃功能下降,消化功能不良,食欲不振,不想吃飯等表現(xiàn),肝病往往傳到脾,治療的時候不應該見肝病只治肝,應該同時去治脾,對慢性肝炎的病人提出非常明確的治療原則。在肝病的治療方面,“夫肝之病,補用酸,助用焦苦,益用甘味之藥調之”。
    脾居中州,為后天之本,氣血生化之源,又為運濕之樞紐,是肝病波及之要害。所以在治療中,當先調理中州,稍佐祛邪,使?jié)駸嵊嘈胺堑珶o處藏身,而且又無由以生。若濕從寒化,當以健脾助陽,溫化寒濕,仍以調理中州為要。
    肝失疏泄將導致脾失健運,若脾失健運,氣滯濕阻,反地來又影響肝氣疏泄。這便是常見的肝病類型之一:肝郁脾虛型。
    肝郁脾虛型 :一般屬慢性遷延性肝炎。臨床表現(xiàn)為脅肋脹滿疼痛,納食減少,脘痞腹脹,四肢倦怠,大便溏泄,舌淡苔白,脈沉弦。病機為邪擾肝膽,肝失疏泄,脾失健運而致肝郁脾虛。治療以疏肝解郁,健脾調中為主。
    可選藥物:舒肝益脾顆粒,強肝膠囊,利肝康,五靈丸,肝龍膠囊,和絡舒肝膠囊
    氣機的郁結,也會導致津液的輸布代謝障礙,產(chǎn)生痰,水等病理產(chǎn)物,或為痰阻經(jīng)絡而成痰核,或為水停而成鼓脹,常見于肝硬化后期的肝脾陽虛型的肝硬化腹水,治法通常為:溫陽利水,在臌癥丸的基礎上加用健康補脾丸,健脾助陽,溫化寒濕能起到更好的療效。
    新特店 鄧碧容